1、恍然:猛然领悟的样子。悟:理解,明白。一下子明白、觉悟过来。
2、意思是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、突然醒悟。恍然:猛然领悟的样子。悟:理解,明白。一下子明白、觉悟过来。
3、如梦初醒、恍然大悟、茅塞顿开、醍醐灌顶、大彻大悟等。
4、听了他说的话,大家这才才恍然大悟,原来这个扶起老人的小伙人不是他撞的。
5、出处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五卷:“简蒙指教,豁然大悟。”
6、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六回:“邓九公这才恍然大悟。”
7、“悟”,初见于秦代小籇,形声字。“悟”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。
8、【出处】清·张春帆《宦海》第十七回: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,方才恍然大悟,彼此相视而笑。
9、恍然大悟-释义:
10、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。
11、恍然大悟是指突然间明白了某个事情的真相、道理或意义。通常情况下,这个理解来得很突然,给人一种豁然开朗、恍然顿悟的感觉。这个词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思考或观察之后,忽然醒悟到了之前没有察觉到的事情,或者在经历了某种事件之后,对事物有了全新的认识。恍然大悟是一种启发性的体验,可以使人对问题、困惑或困难有新的见解,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。
12、【语法】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人对某事突然明白
13、得到答案之后,韦小姐才恍然大悟,原来这一切都是她误解了
14、【例子】当时人们对他的回答大惑不解,后来从他的自传中才弄清楚其中的奥秘。
15、我恍然大悟,原来是我误会小明了。
16、意思:恍然:猛然醒悟的样子;悟:觉悟,领会。形容突然间明白过来了。
17、【示例】:《红楼梦》第九五回:“大家此时恍然大悟.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六回:“邓九公这才恍然大悟.”鲁迅《故事新编·铸剑》:“上自王后,下至弄臣,也都恍然大悟,仓皇散开,急得手足无措.”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,方才恍然大悟,彼此相视而笑。
18、五个人都恍然大悟回家反省去了。
19、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六卷:“当下少府恍然大悟,拜谢道:‘弟子如今真个醒了!’”
20、日夜兼程:一天走两天的路,以加倍的速度前进。
1、得到答案之后,韦小姐才恍然大悟,原来这一切都是她误解了。
2、经过老师指点,我才~,这道题原来是我做错了。
3、宋·李昉《太平广记·一七二·裴休》引《唐阙史》:“裴公恍然而悟,命击碎,然后举爵尽饮而尽,说道:“,好酒。”
4、意思是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、突然醒悟。出自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。
5、恍然大悟的成语含义是: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、突然醒悟。
6、头重脚轻:头脑发胀,脚下无力。形容身体不适。也比喻基础不牢固。
7、醍醐灌顶【解释】:醍醐:酥酪上凝聚的油。用纯酥油浇到头上。佛教指灌输智慧,使人彻底觉悟。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。也形容清凉舒适。【出自】:唐·顾况《行路难》诗:“岂知灌顶有醍醐,能使清凉头不热。”【译文】:怎么知道有醍醐灌顶,能让清凉头不热。
8、恍然大悟的意思猛然醒悟的样子;悟:理解、明白。指忽然一下子明白;觉悟过来。
9、如梦初醒【解释】:象刚从梦中醒来。比喻过去一直糊涂,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,刚刚明白过来。【出自】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一回:“寡人闻仲之言,如梦初醒。”【译文】:我听说管仲的话,如同梦中醒来。
10、解释恍然:猛然清醒的样子;悟:理解、明白。形容忽然醒悟。
11、【近义词】豁然开朗、如梦初醒、茅开顿塞、顿开茅塞、豁然大悟、茅塞顿开、翻然醒悟、豁然贯通、大彻大悟、幡然醒悟、顿然醒悟、憬然有悟
12、意思是对于一件事物突然就明白了。
13、恍然大悟【解释】:恍然:猛然清醒的样子;悟:心里明白。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。【出自】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五:“简蒙指教,豁然大悟。”【译文】:简承蒙指教,恍然大悟。
14、出自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五卷:“简蒙指教,豁然大悟。”。
15、【例子】经过老师指点,我才恍然大悟,这道题原来是我做错了。
16、茅塞顿开【解释】:茅塞: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;顿:立刻。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,现在忽然被打开了。形容思想忽然开窍,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。【出自】: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山径之蹊间,介然用之而成路;为间不用,则茅塞之矣。”【译文】:山路的小路上,介绍才能成为路;为间不用,那茅草堵塞了。
17、意思是指突然明白,突然醒悟。
18、恍然大悟:形容忽然醒悟,明白的样子。
19、大彻大悟【解释】:彻:明白;悟:领会。形容彻底醒悟。【出自】:元·郑德辉《伊尹耕莘》楔子:“盖凡升天之时,先参贫道,授与仙诀,大彻大悟后,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。”【译文】:这是因为升天的时候,我先参考,教授和仙诀,大彻大悟之后,方能登九天朝真来看元始。
20、恍然大悟的意思是: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。
1、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2、【解释】惑,迷惑;解:理解。感到非常迷惑,不能理解。
3、恍然大悟意思是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、突然醒悟,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。成语出自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五卷:“简蒙指教,豁然大悟。”恍然大悟的近义词:豁然开朗、如梦初醒、顿开茅塞、豁然大悟、茅塞顿开、豁然贯通、大彻大悟、幡然醒悟。
4、两年不见,看见他的时候竟然恍然大悟。
5、【出处】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我身无力,我腹无才,得三公之教,茅塞顿开。”
6、恍然大悟的近义词是豁然开朗、如梦初醒、茅塞顿开、豁然大悟,恍然大悟的反义词是如坐云雾、大惑不解、冥顽不灵、茫然不解、百思不解。
7、轻重倒置: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者的地位摆颠倒了。
8、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,方才恍然大悟,彼此相视而笑。清·张春帆《宦海》第十七回
9、【解释】茅塞: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;顿:立刻。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,现在忽然被打开了。形容思想忽然开窍,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。
10、恍然大悟: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,悟,就是指心里明白。
11、我身上没有力量,我肚子没有才华,得到三公的教导,思想忽然开窍。
12、经过老师的教导,他恍然大悟:原来父母的严格管教,都是出于关爱。
13、【出处】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五卷:“简蒙指教,豁然大悟。”
14、出自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。
15、在《三国演义》出现过
16、恍然大悟,汉语成语。
17、恍然大悟,是一则汉语成语,意思是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、突然醒悟。
18、【语法】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非常寂静。
19、【例子】你有困扰,可以让这位大师来指点指点,保准让你茅塞顿开。
20、【语法】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
1、这些误解与谎言看着眼熟啊,好象身边的人包括自己都有过这些观点,看过正确的观点之后,你是不是也恍然大悟呢。
2、意思是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、突然醒悟。
3、意思是指形容突然一下子明白过来。
4、意思是一下子明白、觉悟过来。
5、【反义词】百思莫解、如坐云雾、百思不解、迷惑不解、大惑不解、茫然不解、如醉如痴、冥顽不灵、疑惑不解、如痴如醉、魂牵梦萦、困惑不解、莫名其妙
6、用法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
7、悄然而至的意思是:形容寂静无声地到来。
8、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9、恍然:猛然领悟的样子。悟:理解,明白。一下子明白、觉悟过来。意思是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、突然醒悟。
10、特别迷惑的人终身无法理解,特别愚蠢的人终身不会聪明
11、目不转睛:形容看得很投入,很专心。
12、【出处】战国·庄子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大惑者终身不解,大愚者终身不灵。”
13、恍然大悟的意思是: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、突然醒悟。
14、恍然的意思是突然明白的样子,悟的意思是心里明白,恍然大悟的意思与豁然开朗、如梦初醒相似。
15、恍然:猛然醒悟的样子;悟:理解、明白。指忽然一下子明白;觉悟过来。
16、恍然大悟出自释道原的《景德传灯录》,在句子中作谓语、状语等,是褒义词。
17、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七回:“于是关公恍然大悟,稽首皈依而去。”
18、噢,原来是这样,我顿时恍然大悟。
19、舍近求远:舍去近处的,追求远处的。形容做事走弯路。
20、恍然:猛然醒悟的样子;悟:觉悟,领会。形容突然间明白过来了。
1、示例《红楼梦》第九五回:“大家此时恍然大悟。”
2、悟:心里明白。
3、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人对某事突然明白
4、经过老师的教导,他才恍然大悟:原来父母的严格管教,都是出于关爱。
5、答:恍然大悟的意思是对于一件事物突然就明白了。
6、鲁迅《故事新编·铸剑》:“上自王后,下至弄臣,也都恍然大悟,仓皇散开,急得手足无措。”
7、灯谜展示谜底
8、恍然,猛然领悟的样子;悟,理解、明白。
9、成语出处:宋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五卷:“简蒙指教,豁然大悟。”
10、远近闻名: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,形容很有名。
11、黑白相间:黑与白互为彼此的间隙。
12、经过老师指点,我才恍然大悟,这道题原来是我做错了。
13、接了他的电话我才恍然大悟,原来是他朋友的恶作剧。
14、【例子】机遇就像窃贼,它悄然而至时你难以察觉;它悄然而去时你损失惨重。
15、怳然大悟常用程度:
16、警察揭穿了诈骗犯的骗术,大家才恍然大悟这场表演原来是场骗局。
17、放手是一种无奈的绝望,痛彻心扉。当曾经珍爱如生命的人即将相逢如陌路时,才恍然大悟:原来,曾经以为的天长地久,其实不过是萍水相逢。
18、引证解释:(
19、形容人对某事一下子明白过来、突然醒悟,豁然开朗....求正确答案....
20、【语法】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质问的场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