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二五规划”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,它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第十二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。该规划纲要旨在明确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措施,是国家战略意图的体现,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。
“十二五规划”的全称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》,其起止时间为2011年至2015年。这一时间段是我国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关键期,规划纲要的制定对于确保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中国的五年规划制度始于20世纪50年代,是我国政府规划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。每一个五年计划都具有特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,旨在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。自1953年第一个“五年计划”以来,我国已经成功实施了十个五年计划,而“十二五规划”则是继往开来,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“十二五规划”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:
1.经济增长目标:规划纲要明确提出,到2015年,我国国内生产总值(GD)要实现年均增长7%,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。
2.结构调整:通过优化产业结构、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,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。
3.科技创新:加强科技创新能力,推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。
4.民生改善:加大对教育、医疗、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,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。
5.生态文明:加强生态环境保护,推动绿色发展,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。“十二五规划”实施期间,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。国内生产总值(GD)从2010年的40.15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7.67万亿元,年均增长7.8%。民生得到明显改善,就业、教育、医疗、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。我国在科技创新、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。
“十二五规划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,它不仅为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,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。通过实施“十二五规划”,我国成功应对了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,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