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历史的长河中,三晋同盟的故事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,描绘了晋国由盛转衰,再到三家分晋的复杂历程。这段历史充满了政治斗争、外交手腕和军事冲突,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、军事和文化的宝贵资料。
三家分晋的本质是六卿和晋公族之间的斗争。晋国并非一夜之间被三家瓜分,而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。六卿最终战胜了公族,导致了三家分晋的局面。
公元前579年,宋国右师华元试图消弭战争,奔走于晋楚之间,最终达成了“晋楚共霸”的条件。晋厉公和楚共王在宋国商丘的西门外举行仪式,以示和平。
信陵君魏无忌和魏安釐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,魏无忌还有一个亲姐姐嫁给了赵国平原君赵胜。在魏安釐王二十年,赵国面临危机,赵胜向魏安釐王求救,魏王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,派晋鄙率领十万大军救援赵国。
公元前403年,周威烈王二十三年,原晋国大夫魏斯、赵籍、韩虔正式获得天子的承认,成为诸侯,晋国从此成为历史。这个从西周初年建国,历经六百多年的古老诸侯国最终没能抵挡岁月的侵蚀。
赵惠文王三十三年,赵何去世,其子赵丹继位,即赵孝成王。赵王新立,政局不稳,秦国趁机来攻打赵国,赵国向齐国求救。赵国有难就向齐国求救,这也是惯例了,当初“围魏救赵”就是如此。
高欢以其卓绝的政治手腕和人格魅力,整合了北镇势力、洛阳文官势力、河北豪族势力等诸方势力,成为北魏的代言人。高欢也是北魏的最后一位权臣。
三晋同盟称雄于世时,联盟之中却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。魏国与韩国在中原进行扩张战争,一致拒绝赵国插手中原事务。这是在魏文侯时代就立下的国策。
民盟山西省委会举行第九十五期“三晋盟员大讲堂”,邀请省政协委员、知名戏曲主持人、金话筒奖获得者白燕升作专题讲座。讲座旨在传承和弘扬三晋文化。
公孙衍促成五国伐秦,把楚国推到了秦国的对立面。但楚国并没有做好此时和秦国开战的准备,但又不能不替韩魏出头,最后选择加入同盟但坐观成败。
与通常的印象不同,三晋封侯一事,对“三晋同盟”起的作用更可能是消极而非积极的。周室从名义上把几乎沦为魏国附庸的另外两家给一手扶起来了,但这两家在后来的岁月里还将不止一次地重新沦为魏国附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