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”这句诗,不仅展现了王安石豪情万丈的抱负,更蕴含了深远的哲理。它告诉我们,只有站在高处,才能看得更远,不被眼前的困难所阻挡。
原文:“飞来山上千寻塔,闻说鸡鸣见日升。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。”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场景,通过“千寻塔”、“鸡鸣见日升”等意象,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坚定的信念。
王安石(1021-1086),字介甫,号半山,谥文,封荆国公。北宋抚州临川人,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。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,关注民生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“不畏浮云遮望眼”中的“不畏”,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;“浮云”,象征着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;“遮望眼”,意味着遮挡了我们的视线,使我们看不到远方的风景;“自缘身在最高层”,则表明诗人已经站在了人生的顶峰,能够看得更远,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影响。
译文: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,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。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,因为我身处最高层。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豪情壮志。
这句诗的深刻含义在于,它告诉我们,只有站在高处,才能看得更远。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,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,不畏艰难,勇往直前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。
在寻找与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”相似的诗句时,我们可以参考王之涣的《登鹳雀楼》: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这两句诗与王安石的诗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,都表达了登高远望的意境。
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”这句诗,流传至今,已成为千古名句。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,勇往直前,追求更高的目标。这句诗也成为了我们面对困难时,坚定信念、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