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G2760-2011-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标准之一,旨在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,保障食品安全。该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,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、使用范围、最大使用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。
根据G2760-2011标准,以下食品添加剂品种因不再具有工艺必要性而被删除,不得在各类食品中使用:
-落葵红:一种天然色素,曾用于食品着色。
密蒙黄:一种天然色素,曾用于食品着色。
酸枣色:一种天然色素,曾用于食品着色。
2,4-二氯苯氧乙酸:一种农药,曾用于食品防腐。
海萝胶:一种天然胶,曾用于食品增稠。
偶氮甲酰胺:一种食品添加剂,曾用于食品增白。罐头类食品中不得使用防腐剂,主要涉及以下几种:
-苯甲酸及其钠盐:常用的防腐剂,用于防止食品变质。
山梨酸及其钾盐:常用的防腐剂,用于防止食品变质。
亚硝酸盐:用于肉类制品的防腐和发色。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的乳酸菌需是可食用菌种。具体内容可查看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的关于《可用于食品的菌种》的相关规定。
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。按功能进行分类,主要有以下几类:
-营养强化剂:如维生素、矿物质等,用于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素。
防腐剂:如苯甲酸、山梨酸等,用于抑制食品腐败。
抗氧化剂:如维生素E、HA等,用于防止食品氧化。
增稠剂:如明胶、琼脂等,用于改善食品的质地。
乳化剂:如大豆磷脂、单甘油酯等,用于改善食品的乳化性能。
螯合剂:如EDTA、柠檬酸等,用于提高食品的稳定性。
调味剂:如食盐、味精等,用于改善食品的口感。
色泽处理:如胡萝卜素、叶黄素等,用于改善食品的色泽。
食用香精、香料:如香兰素、肉桂油等,用于改善食品的香气。为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,G2760-2011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、使用范围、最大使用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。食品生产企业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,应严格遵守标准要求,确保食品安全。